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实时·准确·聚焦

当前位置:主页 > 华人华侨 >

德国华商冯定献:兜兜转转不忘爱国爱乡

2017-11-10 13:17 | 新华网 |
我要分享


17岁时,走出村口的那条小路,冯定献离开了家乡浙江温州。那一年,中国刚开始改革开放。第一次出远门的冯定献,成为浩浩荡荡温州“十万供销大军”中的一员。他只身闯荡东北,又闯到了德国。出人意料的是,在德国站稳脚跟后,他又转回中国,成为“温商回归”大潮中的一员。

兜兜转转,近40年过去了。如今的冯定献,在国内浙商圈口碑良好,是浙商总会中唯一具有华侨身份的副会长;在国外华商圈,他年轻却有威望,是全德华侨华人联合总会荣誉主席。    

乡愁结出美丽果实

每年大部分时间都待在中国。这是冯定献近年的状态。

“要说发展机会,当然是中国更多。说实话,如果我没出国,事业发展得肯定比现在更好。”眼前的冯定献,温文尔雅,气质内敛,“和我同期的人现在都发展得更好。可能我在德国时间久了,人也变得保守的缘故。”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他会坐看机会从指间溜走。

1995年,家乡温州正处在热火朝天的城市建设过程中。“那年,在香港一个轻工类展销会上,温州市政府推出了一些房地产招商项目,那是建设中的温州火车站附近的几处地块。我当时贸易做得小有成就,市领导特意找我谈话,鼓励我投资。”于是,冯定献与温州市政府签订了两个地块开发合作意向书。侨商回归温州,这在当时成为当地不小的新闻。

这是冯定献第一次涉足房地产业,既为家乡建设添砖加瓦,也为自己的事业开拓了新天地。自此,他或主导或参与了国内多个地产项目。

2003年,在靠近温州机场的龙湾区,一家三星级酒店都没有。回乡发展的冯定献作了一个令人惊讶的决定:建一家五星级酒店。

“那时候,温州已经比较富裕了。但当时我带外商到温州考察,都要住到几十公里之外,很不方便。”冯定献回忆说,“很多专业人士都劝我,千万别建五星,最多三星。朋友们也断言,五星酒店百分百不会成功。”

但是,冯定献相信自己的判断。“市场有需求;地理位置好;而且,这也是当地经济配套发展的需要。”2009年,酒店建成。开门迎客之初,入住率就大大超出预想,出租车闻讯而来、排起长龙,周边的购物、餐饮也渐成规模。

当家乡发出“浙商回归”的召唤时,他更是积极响应。2011年,他发起并投资2亿多元成立龙湾富际小额贷款公司。

“做小额贷款对发起人的要求很高。发起人的企业必须多年赢利,而且不能有任何不良记录。而且,小额贷款的利息比银行高,但是没有抵押。如何借贷,完全凭借自己的分析。”在国内拥有多家企业的冯定献迎难而上。“这也是当地发展比较需要的项目。幸运的是,我们发展得还不错。”

2011年末的温州“民间借贷风波”,冯定献的小额贷款公司平稳度过。没有随随便便的成功。冯定献分析说:“我们贷款的对象大部分是侨资企业。企业情况我都很熟悉。那次风波对侨资影响不大。而且,我们团队很团结,股东内部没有出现问题。”

“随着国内经济环境越来越好,我相信,再过几年,企业的经营状况一定会更好。”平缓的语气说的是对未来的希望。“其实,这些项目都不是特别大,也不会带来高额利润。但是,我有自己的团队,有很好的基础,就是希望能多做一些事情。”

亲身演绎“吃亏是福”

很多人对冯定献的评价都是“懂得吃亏的商人”。

他签第一份合同时就肯吃亏。20世纪70年代,伴随着温州农村大批乡镇家庭作坊的创办,一支浩浩荡荡的“供销大军”随之产生,冯定献便是其中一员。他曾在零下十几摄氏度的大冬天,花20多天跑了大连200多家单位做推销。终于迎来自己的第一个客户,决定签下价值3万元的合同。但就在签合同之前,他却提出:“我们是第一次合作,您还是少订点。如果您觉得满意了,再签第二单也不迟。”就这一句话,虽然合同只签了9000元,却赢得了这家公司的信任,与其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

而立之年,他放弃国内已经做得红红火火的生意,决定到德国重新开辟一片天地。“当时我在国内已经注册了自己的品牌,讲究质量,客户中也有外国人,他们认可我们产品的质量。所以,我当时很有信心,相信在国外,我一定会做得更好。”

但是,这一次,冯定献的事业发展遇到了瓶颈。那时,还没有多少人信任“中国制造”的品质。“半年时间,我参加了德国8个展销会,一笔生意都没有做成。连续几天几夜不睡的时候很多。精力财力都严重透支。”

又是肯吃亏为他打开了局面。一次偶然的机会,一家瑞士公司试探性地定了一批打火机。为让客户满意,相信“中国制造”,冯定献严把质量关,第一批货的成本比计划高出20%。不过,也为他赢得了一个十几年的长期客户。

在为人上,冯定献乐于奉献。

在海外创业,最大问题之一就是资金短缺。每次身边华商遇到这种情况,冯定献都会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几万、几十万元人民币,虽然不多,但很可能就帮助别人渡过了难关。”他笑言,“我不光自己出钱,还会发动身边的朋友。”

“我起步的时候也得到过别人的帮助。可以说,没有别人的帮助就没有我的今天。如今,我能帮到别人,真的非常高兴。”这为冯定献赢得了好人缘,从而在从事社团工作时如鱼得水。他曾一天来回奔波400多公里,让一对结怨10多年的侨领杯酒泯恩仇。2007年,为表彰其为欧洲当地社会以及华社作出的贡献,冯定献获得“欧盟之星”金质勋章。

赤子之心乐捐不疲

“我上学不多。我们这一代人里像我这样的情况不少。令人欣慰的是,我们培养了很好的下一代。”说起自己的3个子女,冯定献的笑容很灿烂。“我的3个孩子都是在中国接受了小学基础教育,保证他们不会丢掉中文、不会忘记根。现在,大儿子和女儿都已经在美国完成大学教育并开始参与到我的事业中。”

对教育的重视推动他不断捐资助学。

“希望我的小小资助能使你们的压力得到缓解,心灵得到慰藉,精神得到奋发,人生走向宽广。”这是冯定献写给受助贫困大学生的回信。2003年通过浙江省委统战部,冯定献在浙江大学设立了“献华奖学金”,捐资100万元,给100名贫困而成绩优良的学生每人每年2500元的学费补助。不少贫困大学生受助后,都给冯定献写了感谢信。

“有了这笔钱作为生活费,我就能安心读书了,获得了3次一等奖学金”、“这份资助体现着一份社会责任感……”。他说,他最珍贵的礼物是67封来自浙江大学受助学生的来信。每封信都代表一颗沉甸甸的感恩之心,也让他感受到作为企业家的社会责任和价值,激励他要办好企业,让更多的人分享到企业发展的成果。

当然,捐资助学只是他做的公益的一部分。

“人在国外,会特别爱国。只要中国有困难,我一定会捐助。”2017年2月,为了支持温州肯恩大学教育发展,他通过温州市慈善总会捐资100万元。2015年6月,他带头发起捐款共115万元人民币用于改造麻粟坡县一所学校。2014年4月,为了大力支持温州市“五水共治”行动,他牵头号召在外的温籍侨胞、侨团向温州市慈善总会侨爱分会共捐资200万元,设立了“五水共治”奖励基金,同年9月,他又通过浙江海外联谊会捐建“五水共治”50万元。2012年和2013年,他分别两次各捐赠50万元用于龙湾区的助学和教育基金会建设项目。同年,他还带头募捐50万元用于温州市鹿城区少艺校艺术大楼建设……自2003年起至今,冯定献有记录的捐助金额已经超过1000万元。

爱国爱乡已经融入冯定献的血液。从中国到德国,再从德国到中国,兜兜转转,冯定献始终不曾忘怀的是对家乡对祖国的热爱。

(责任编辑:admin)
图片推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