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实时·准确·聚焦

当前位置:主页 > 环保 >

我国成功构建燃煤发电全过程污染防治体系

2017-12-28 11:10 | 人民网 |
我要分享

由国电环境保护研究院、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清华大学等单位共同完成的“燃煤发电全过程污染防治体系构建及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12月26日通过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组织的成果鉴定。
由郝吉明院士、侯立安院士、刘文清院士等专家组成的鉴定委员会充分肯定了这项成果,肯定其通过关键技术的创新性研发和集成优化,创建了燃煤发电全过程污染防治体系,研发了涵盖源头预防、过程控制和末端深度净化的全过程污染防治技术及装备。
鉴定委员会对项目的创新给予高度肯定,项目建立了污染防治技术绩效评估方法和污染物削减效果综合评估模型,研究制定了火电行业全过程、全要素的国家与行业标准,推动了燃煤火电全过程污染防治,并为其他行业污染源治理提供了借鉴与示范。
我国能源以煤为主,年消耗量约35亿吨,占全球50%以上,其中2/3用于发电和采暖,是造成大气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此前,我国燃煤电厂污染物排放控制基本都是末端治理,科学经济的生产过程控制基本是空白。如燃烧过程中抑制NOX生成与煤粉高燃尽存在矛盾,且与SCR(选择性催化还原法)和空预器之间存在协同问题。燃煤热电联产是提高能源利用率,显著降低污染物排放的重要途径,但目前仍有超过40%的低品位热能未能利用,需要建立全面涵盖锅炉、汽轮机热力系统燃煤清洁生产的过程控制技术。
项目发明了煤粉锅炉高燃尽的双尺度低氮燃烧技术,研制了汽轮机低品位热能梯级利用技术及装备;独创了全面涵盖热力系统的燃煤发电清洁生产的过程控制技术,率先突破了在确保超低排放基础上,高效脱除微细颗粒物、可凝结颗粒物、水汽及溶解盐的技术瓶颈,形成燃煤烟气末端深度净化技术。
记者了解到,历时十几年,国电环境保护研究院联合国内十几家产学研用单位,通过联合攻关、自主研发,系统解决了我国发电用煤复杂多变特征下的全过程污染防治难题,形成燃煤发电全过程污染防治体系及关键技术,在电力等行业广泛应用,创造了巨大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据统计,成果已规模化应用于电力等行业587台共2.12亿kW燃煤机组的烟气治理和5000万平方米供热能力的燃煤小锅炉替代改造工程,节能减排效果和社会效益显著,并已走向国际市场。
项目获授权发明专利105件,其他知识产权187件,制订国家与行业标准46项。项目因突破了燃煤发电从末端治理向全过程污染防治跨越的诸多技术瓶颈,相关技术相继获得中国环境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中国电力技术发明一等奖等。
鉴定委员会认为项目成果完全自主研发,总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成果构建涵盖源头预防、过程控制和末端治理的全过程污染防治技术标准体系,并研发相应环节的关键技术与装备,引领燃煤污染防治技术和产业的技术进步,全面支撑了世界最大的清洁高效煤电体系建设,一致同意通过鉴定。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教授级高工王志轩指出,项目体现了集成创新、系统创新、综合创新,有助于我国存量煤电市场的改造,更重要的是,通过“一带一路”建设,可以让我国最先进、最清洁的煤电技术走出去。
中国科协海智专家、欧洲科学与艺术院院士、瑞典皇家理工学院教授严晋跃也是鉴定委员会委员,他对这项成果给予高度评价,表示这项成果将系统和技术两部分有机结合,既有整体的系统创新和系统集成,又有关键技术的突破示范,在煤炭燃烧中、燃烧后都有具体的技术支持,开辟了煤电应用的新的方法,对行业很有意义。对中国煤电高效、清洁、经济性应用会发挥更大作用。 
(责任编辑:admin)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