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块板、一页纸、一把刀,四代人匠心传承百年坚守,让“大郑剪纸”绽放出时代光彩。日前,全国首批乡村工匠名师名单公布,“大郑剪纸”第四代传承人刘长会入围。 “大郑剪纸”项目现位于天津市东丽区金桥街道。“这一方红纸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深厚的人文情感。一直以来,但凡有喜庆的日子,人们便喜欢将美好的祝福与愿望,寄托在色彩艳丽的剪纸中,代代相传。因此,作为剪纸传承人,我们有义务不断传承和创作好作品,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传下去。”刘长会说。 融入生活是最好的文化传承。在其位于金桥街道景云轩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工作室里,独具特色“梅兰竹菊”系列以及现代题材的作品引人注目。“为了增加剪纸的创作空间,更加贴近人们的生活,适应市场需求,我们从最初的剪刀变成了制板雕刻,由此逐步形成了技法上以刻为主、线条上粗细结合、色彩上以单色为主的特点。” 不仅是制作工具,“大郑剪纸”在用料、作品内容等方面都在不断创新发展,于2009年被授予“第二批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2022年被评选为“第一批天津市传统工艺振兴项目”。 “除了传统的花鸟动物,我们现在的作品还融合了名画元素、城市元素等,将剪纸艺术与现代元素相结合,积极融入热点话题,增强剪纸文化的传承力度。”刘长会表示,2008年创作了融入体育项目和水立方、鸟巢元素剪纸作品;2016年制作了五福“中国梦、航天梦”的剪纸作品,融合了万户飞天的典故、天津本地的元素以及中国航天的新发展,“今年计划围绕新中国成立75周年创作主题作品,用传统的方式表达深深的祝福。” 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既要“守圈”也要“破圈”。近几年,刘长会在窗花、吊钱儿的基础上,设计推出了不少文创产品,为“大郑剪纸”换上了“青春面孔”。刘长会说:“我们的生肖主题钥匙扣在文化集市上一经推出,就销售一空。陆续我们还将推出动漫等深受青少年青睐的主题文创产品,让大家在使用的过程中引发对‘大郑剪纸’的兴趣。” “现在很多孩子成为了‘大郑剪纸’的粉丝,愿意学习剪纸。”刘长会在工作室开设了剪纸课堂,东丽区东羽小学的学生们每月定期到此进行学习,同时刘长会也作为东丽区滨瑕小学、正心小学以及小东庄中学的特聘素拓课教师,入校教课。
“同学们,扎刀使劲儿、提刀放松,这样刻出来的锯齿形才会更生动。”“大家要仔细观察,花瓣的锯齿越细越长越好看。”“慢慢来,刻纸要一点一点的,不要着急。”……刘长会耐心地传授技巧给学生们。学生们人手一把刻刀,专注地进行基本纹样练习。安静的“课堂”上,听到最多的就是刻刀穿过纸张,发出的“沙沙”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