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实时·准确·聚焦

当前位置:主页 > 国内 >

江苏海门保民村试点集体经营激活土地 村民拿上"年终奖"

2019-02-18 10:20 | 人民网 |
我要分享

“家里4亩2分地入了农地股份合作社,交给村里集体经营,年收入不比自己种地少呢。”江苏海门市悦来镇保民村9组70岁的村民姜国新盘算着一年的收成,显得格外开心:“土地租金每亩700元计2940元,国家耕保补助每亩120元计504元,到村里合作社打打零工,加上给村里搞搞环境整治一年也有6000多元,如果年底农场收入好的话还有二次分红。吃着定心丸不愁收成,真是享福哩!”
刚过完己亥春节不久,伴着新年的余味,悦来镇保民村村部便民服务点热闹非凡。连日来,保民村村民正手持“一折通”到助农取款机上支取新春“大红包”。村民们说,这个“大红包”就是悦来镇在全市率先试点集体“农场”带来的“甜头”,与姜国新一同尝到“甜头”的一共有40个村民组的1058户村民。

江苏海门市植保站工作人员冒雨查看麦苗长势情况。图:俞新美
高标准农田建设激活土地
值得注意的是,保民村曾长期以来因地块分散,以及人口老龄化导致劳动力缺乏,不少土地常年无人耕种而处于撂荒状态,部分农户每年人均纯收入不足2000元。面对这样的现状,保民村党总支书记周卫龙等村干部大胆革新,决心试水高标准农田建设,既要让农田焕发生机,又要促进村民增收致富。
“随着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加剧,许多农民都盼望着土地有人承包种植,而如果对外发包会有潜在租金不到位的风险。既要保障村民的利益不受损又能给村集体增加收入,村里再三讨论,最终决定组建一个由村集体经营的‘农场’。”谈起试点集体经营“农场”的初衷,保民村党总支书记周卫龙介绍道。
周卫龙认为,良田在手,丰收不愁。去年秋播时节,保民村集体经营“农场”正式组建成立。据统计,保民村共有耕地面积3386亩,当年,村里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成功流转土地2885亩,流转率达到85%。其中实施平整耕地2400亩,往年杂乱零散的耕地实现了“地平整,田成方,林成网,路通畅,沟相通,渠相连”。
“第一期1700亩由村实施种植了机械化程度相对高的稻麦轮作。”周卫龙指着村部前一整片长势葱茏的麦地介绍,“目前小麦腊肥己经施完,正在为明春水稻育秧做准备,筹划着明年机械作业全托管。”
集体经营,管理是个难题。保民村的具体做法是,村书记全面负责经营与管理。村干部分片包干负责,生产经营实绩与年终报酬挂钩。招投标确定专业机耕服务队,提供技术指导和扶持,耕种收割、仓储销售等统一组织、统一实施,种子和生产资料公开交易择优选用。上级拨付的补助资金及村经济合作社的收入和支出纳入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账目,专项规范核算。

江苏海门市悦来镇保民村组织人员为春耕做准备。图:俞新美
激活土地的最终目的是确保村民受益
为了确保收益,保民村建立了增收保底机制,在“农场”经营条例里明确规定,村集体收入每年每亩不低于200元,村民流转出的土地每亩保底收入700元。到了年底视农场效益,村民们还可享受“二次”分红,领取“年终奖”。同时,为激励村干部积极性和责任意识,村里也配套制定出了经营绩效考核目标,扣除公积金、风险金、公益金等之后超额完成绩效的,提取25%奖励村干部,低于绩效目标的扣除村干部不超50%的年终奖励。
近年来,海门市整体布局、精准布点,有序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打下坚实基础。通过把杂、乱、差的田块建设成“地平整、田成方、路相通、林成网、沟相连、渠通畅”的标准农田,解决了灌排设施配套、做到了土地平整肥沃,有利于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也为现代农业提供了全程化、系列化和机械化服务。统计显示,该市去年高标准农田竣工10万亩,新建5.5万亩,主要新建电灌站40座、输水管道30公里、农田机耕路90公里,极大地推动了该市现代化生态农业建设。
试点集体经营“农场”,既鼓了村民的钱袋子,又壮大了村级集体经济。周卫龙对此充满信心:“一期1700亩土地预计年收益100万元。”南通市长徐惠民春节前在保民村调研时指出,新型合作农场改革是适合现代农业的规模经营模式,其意义不亚于家庭联产承包,“一分一合”的背后,农村生产关系上了新的台阶。同时他提出建议,在规模经营模式稳定、干部有经验后,逐步拓展高效农业,进一步提高农民收入,真正实现“靠地吃地”。
(责任编辑:admin)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