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水产养殖发展迅速,养殖产量连续二十多年居世界第一,占全球总产量近七成,为我国城乡居民提供了1/3的优质动物蛋白,对保障国家食物安全发挥了重大作用。但是我国传统水产养殖主要有“三靠”:靠经验、靠体力、靠天气,导致水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低,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较大。同时,水体污染严重,病害频繁,导致出现养殖风险大、水产品质量安全隐患突出等诸多问题。
解决上述问题根本途径在于实施养殖精准测控。中国农业大学联合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天津农学院、全国水产推广总站,以及国内政、产、学、研、用等近百家单位开展了联合攻关,保证了技术的先进性和创新性。
水产养殖实时测控关键技术与装备这一项目的实施,解决了目前我国水产养殖行业的多个难点和痛点。首先,传统养殖过程中水质测控主要依靠人工测量和长期的养殖经验,缺乏实时测控手段,经常出现因溶解氧、氨氮等理化指标监测及环境调控不及时引起的浮头、病害频发、生长缓慢甚至窒死现象,极大影响水产品的产量和品质。该项目突破了养殖信息实时监测难题。其次,传统养殖模式,仅是简单的定点、定时、定量投喂,存在饵料浪费和残饵引起水质的恶化现象,该项目的成果实现了按需、按量精准饲喂控制。其三,传统池塘和车间管理以及设备管理主要靠人工巡察来实现,人员劳动强度大,也没有实时预警手段,设备故障发生率高,养殖风险大。该项目的实施实现养殖设备、养殖管理自动化、智能化,大幅降低劳动强度和养殖风险。
该项目体现出多方面的创新性,包含多个技术亮点。第一,创制了系列水质参数原位在线监测传感器,研制了9种水产养殖专用传感器,攻克了传感器“测不准,用不长”的难题。溶解氧、氨氮传感器测量精度比原有传感器精度提高了一倍,免维护周期达到国外同类产品的两倍。第二,创建了基于实时数据和知识库联合驱动的鱼类生长优化调控模型,开发了水产养殖实时精准管控平台,建立了健康养殖知识库,开发了水产养殖物联网云平台,实现了增氧、投饵的精准调控及病害早期预警。第三,突破了大水面无线传输技术,研制了陆基工厂、池塘精准控制装备,实现了大规模集中连片池塘养殖的精准测控。第四,制订了水产养殖物联网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与规范,率先创建了水产养殖物联网技术体系,并开展了大规模系统验证与应用。
为把该项目快速推广到实际生产中,中国农业大学充分利用国家水产技术推广体系,把精准测控技术推广到各基层农户,保障了推广的广度和公信力。同时,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和领军企业对新技术的引领和带动作用,带动企业、合作社及农户等群体使用精准测控新技术和新模式。在推广中,中国农业大学和龙头企业进行大规模、集中连片的规模化示范推广,形成了政、产、学、研、用多元推广的新机制,保障了项目的规模推进和高质量推进。
项目实施后产生了可观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建立“科、种、养、加、销”一体化推广模式,积极依托科技入户公共服务平台,构建“技术专家+核心示范户+辐射户”推广模式,培育一批精准测控的专业大户、家庭农场、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完善产前、产中、产后社会化服务体系,促进了当地水产养殖精准测控的组织化、标准化、产业化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