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实时·准确·聚焦

当前位置:主页 > 国内 >

维护宏观经济稳定和金融安全

2018-01-02 09:50 | 新华网 |
我要分享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这是反思国际金融危机教训并结合我国国情提出的金融政策和举措,对提高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切实维护宏观经济稳定和国家金融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是完善宏观经济管理政策架构、维护金融体系稳定的必然要求。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都具有宏观管理的属性。传统金融调控框架以货币政策为核心,货币政策主要针对整体经济和总量问题,侧重于经济增长和物价水平的稳定;宏观审慎政策则直接并集中作用于金融体系本身,抑制杠杆过度扩张和顺周期行为,侧重于防范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是对原有的以货币政策为主的金融调控框架的完善,两者可以相互补充和强化,维护金融体系稳定。
目前我国金融领域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一是货币政策面临稳增长与去杠杆的艰难平衡。在杠杆率已处高位的情况下,稳增长还需要货币信贷合理适度增长,而去杠杆则要求适当控制货币信贷增速。二是金融风险不断累积。公司信用类债券违约明显增多,影子银行风险较大,非法集资屡禁不止,大案要案易发频发,一些地区金融秩序混乱。三是金融新业态迅猛发展给金融监管带来新挑战。借助金融科技创新,移动支付等互联网金融、共享经济等涉金融新业态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如何在监管上体现包容审慎,做到在促发展中防风险,需在实践中探索。四是金融体制机制不适应服务实体经济和防范金融风险的需要。金融机构公司治理不完善,风险意识、合规意识、服务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不强。金融监管体制和协调机制有待完善。
第二,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关键是建立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协调配合良性互动的体制机制。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重在防范金融体系顺周期导致的系统性风险,通过加强对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提高流动性和资本要求等方式,有效维护金融体系稳定。
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是一种适应经济发展的行之有效的金融调控框架。健全这一调控框架,关键是深化金融领域基础性关键性改革,创新金融调控方式,健全金融调控体系,改革完善金融监管体制。一是完善货币政策目标和工具。优化货币政策最终目标,更加突出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关注资产价格变化,处理好保持币值稳定、促进经济增长和防范金融风险的关系。适应货币供应方式新变化,创新和丰富基础货币投放渠道,完善货币政策工具箱。二是深化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培育市场基准利率,构建目标利率和利率走廊机制,健全中央银行利率调控体系。完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增强汇率弹性,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三是健全货币政策决策与传导机制。完善货币政策决策机制,提高货币政策科学性和前瞻性。夯实金融调控的微观基础,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完善市场沟通机制,提髙透明度,增强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四是健全金融监管协调机制。统筹金融改革发展与监管,协调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统筹协调金融监管重大事项,协调金融政策与相关财政政策、产业政策等。统筹制定跨市场交叉性金融产品监管规则,避免监管空白,防止监管套利。五是加强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制度建设。建立宏观审慎管理框架,拟订金融业重大法律法规草案,制定审慎监管基本制度,建立健全金融消费者保护基本制度。指导地方金融改革发展与监管,对金融管理部门和地方政府进行监督问责。形成货币政策、宏观审慎管理和微观审慎监管协调配合的良好格局。

(责任编辑:admin)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