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实时·准确·聚焦

当前位置:主页 > 国内 >

以方案材料替代进程结果 人民日报:省思"脚都没时间沾泥"

2017-08-30 10:31 | 人民日报 |
我要分享
 有位中部某省领导到贫困地区调研,看到各类登记表、记录表甚多,各种展板、作战图满墙挂,脸一沉:不把时间用在办实事上,搞这么多花里胡哨的东西干什么?类似这种不重实绩、摆花架子的现象,在基层一些地方还较多地存在着。
细化工作目标、做好流程管理,往往是必要的,但如果一味追求宣传展示,就容易陷入形式主义的窠臼,挤占大量时间与精力,以致忙而无功。有位驻村第一书记感慨,全村130户贫困户,仅一式四份的信息统计表一项,他就要逐一签字多遍,而且类似的表格今天填了明天又填。当时间都花在了开会、填表、写材料等方面,那些本该出现在田间地头的扶贫干部,自然消失在了群众的视野中。
不只是扶贫,现在一到基层大家都喊忙。忙什么?很多时候都在填表、写材料、开会。有时,上级的政策初衷是好的,可一到基层就变了味。尤其是每逢检查考核,很容易出现偏重形式、简单粗放等问题,以致基层干部疲于应付,忙得“脚都没时间沾泥”。在有的地方,一边是公务员抱怨工作“白加黑,五加二”,另一边民众却认为他们“一张报纸一杯茶,悠悠闲闲等下班”。为什么感受如此不一致?因为一些干部看重的是程式上的完成、材料上的工整好看、上级验收的满意,而老百姓看重的是实实在在的变化。
一些基层干部主观上认为材料写好了、上面验收了,工作就算做好了;一些地方上级部门的少数领导,则以为只要程序性的东西到位了,老百姓就会有获得感。类似以方案、材料替代进程、结果的情况,不仅不利于在工作上取得实效,反而会形成掣肘。历史上,纸上谈兵的赵括自认为抱着几卷兵书就能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可现实与理论并不是一回事。事实证明,即便政策设计良好、制度措施周全,如果不留足挽起袖子干事的时间,就无异于“把时间用在了刀柄上”。对基层干部来说,强化宗旨意识、明确结果导向,立足基层施展才干、求取实效,至为关键。
焦裕禄在兰考仅仅工作了475天,不过一年多的时间,但475天却成为“永远”。因为他这475天光阴无虚度,他找准“治理风沙”这个工作的着力点,把几乎所有时间都用在带领干部群众锁风沙、战旱涝、兴水利、谋民福上,“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遂了平生意”。对于一些“看起来很忙”的人而言,一年一年一晃而过,如微风吹起波澜转瞬即逝,什么也没能留下。可对那些把时间用在刀刃上的干部来说,集聚有限的时间资源,把精力用在推动改革发展、为百姓解决实际问题上,事业有进展、百姓有获得感,分分秒秒时间都富有质量,自己的生命也才具有品质、深刻隽永。
哲人说,时间是世界上一切成就的土壤,它给空想者痛苦,给创造者幸福。时光如水,堪称最可宝贵的稀缺资源。把过多的时间用在填表、赶材料中,是一种令人痛心的浪费,是对百姓、对事业的耽误,也是对自己生命的虚度。多打量打量自己的“忙”,把时间用在刀刃上,脚踏实地干实事,切实增强群众的获得感,提升自身生命的质量,才能更深刻地感知时间的意义。
(责任编辑:admin)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