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议将在北京举行。近年来,中阿合作不断深入。无论是巩固中阿传统友好,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共同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还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阿双方都积极合作。面对蓬勃发展的中国、面对把自己的命运与世界紧密相连的中国,阿拉伯国家已经行动起来,热情拥抱中国带来的机遇。
丝绸之路新光彩
英国《每日电讯报》近日发表文章称,在迪拜郊外的广袤沙漠中,中国科学家们利用稀释的海水,在沙地中成功种植出了耐旱的水稻。一场长达40年的奋斗终于“开花结果”了。
今年1月,来自中国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的科学家,在“沙尘漫天”的环境中成功种下了耐盐水稻。目前,这种水稻的产量已经超过每公顷7.5公吨。该研究中心的带头人,有中国“杂交水稻之父”称号的袁隆平表示,目前的成果“超过了他的预期”,他的团队也正在努力扩大研究。
不仅如此,他们还启动了一个雄心勃勃的计划,那就是把阿联酋至少10%的土地变成稻田。今年晚些时候,他们打算先在当地开辟一片100公顷的实验田。
该中心未来还将在中东和北非各地打造“人工绿洲”。媒体称,这将令所有阿拉伯国家从中受益,并帮助人们摆脱贫困与饥饿,同时大力改善当地的环境。
这只是中国与阿拉伯国家合作的众多项目之一。
据俄罗斯卫星网报道,沙特阿拉伯地质局局长扎希拉-努瓦巴表示,沙特开始在发展替代能源计划框架下进行铀矿勘探。他说,沙特全国将进行大规模的勘探工作,根据沙特国王今年3月访问北京期间签署的合同,中核集团的专家将参与勘探工作。
中国与阿拉伯世界的双边文学交流也因“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而日益密切。近日,首届“中国·阿拉伯国家文学论坛”在埃及首都开罗开幕。13位中国作家与50多名阿拉伯作家与会并展开热烈讨论。
埃及最高文化委员会秘书长赛义德·马斯里表示,举办此次论坛反映了中国对文明间互动的重视,建设阿中合作对话的桥梁也将丰富各自的文学创作。阿拉伯作家联盟秘书长哈比卜·萨伊赫则表示:“我们希望通过此次论坛和中方共同绘制一张阿中文化合作路线图,以持续的文化交流实现共赢。”
中阿交流结硕果
古代丝绸之路串起了中华文明和阿拉伯文明。如今,中阿交流越来越务实。自2004年中阿合作论坛成立以来,双方合作更是结出累累硕果。
近日,埃及《共和国报》刊发中国驻埃及大使宋爱国的署名文章指出,2017年,中阿贸易额达1914亿美元,是2004年的5倍,中国已是阿拉伯国家整体的第二大贸易伙伴,也是10个阿拉伯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中国对阿拉伯国家直接投资是2004年的7倍;中国在阿拉伯国家新签工程承包合同金额达328亿美元,是2004年的8倍。此外,在过去的14年中,双方共举办了7届文明对话研讨会,互办了3届艺术节,“欢乐春节”、“中国文化周”等中国特色活动陆续走进阿拉伯国家。
日本外交学者网站则关注到中阿合作的“1+2+3”模式。能源合作是这种关系的“核心”,基础设施建设和贸易投资便利化是支持这一核心的“两翼”。“三个突破”——即在核能、航天卫星、新能源三大高新领域的合作。中国的“一路一带”倡议是所有“1+2+3”合作的框架。如今,中阿“1+2+3”合作格局已基本成型。
阿拉伯世界已经越来越体会到加强与中国合作的重要性。沙特阿拉伯《阿拉伯新闻报》近日发表文章指出,阿拉伯世界必须确保与中国的联系既强劲又深厚。今天的中国在全球机遇的每一个方面都拥有巨大份额,没有国家能够承担忽视中国的代价。全球各地政府、公司和个人充满热情地关注着、审视着和消化着北京的每一个决定和每一项政策。外交家们努力向中国的国外投资示好,希望获得更多的中国市场准入;公司支持将制造和关键职能转移到中国以追求更多的市场份额。阿拉伯国家需要维持本地政治稳定,向中国商品和投资开放市场,和中国一起进行联合投资,甚至将学生送到中国留学,表明阿拉伯世界是一个可靠的伙伴。文章强调,为了未来稳定和繁荣,千万不要错过中国这一机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