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终于看到所有梦想都开花,追逐的年轻歌声多嘹亮。我终于翱翔,用心凝望不害怕,哪里会有风就飞多远吧……”第十二届全球孔子学院大会开幕式上,苏丹喀土穆大学中文系三年级学生李灿唱起自己最喜欢的歌《隐形的翅膀》。歌声响起,掌声不息。这掌声表达了在场参会者对因患有色素性视网膜炎而双目失明的李灿坚持学习中文的敬佩。
“汉语改变了我的人生”
2015年,李灿开始学习汉语。虽然视力日渐下降,但凭借坚强的意志和对汉语的喜爱“用耳朵学习”,同时积极参加中文诗歌朗读比赛、“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她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让李灿难忘的是国家汉办在今年为她举行了特殊的汉语水平考试,她通过考试并获得了来华“孔子学院奖学金”,实现了“到中国留学”的梦想。“汉语改变了我的人生,让我的世界充满阳光,我希望‘汉语之花’能盛开在全世界。”李灿说。
汉语也改变了英国伦敦大学学院教育学院孔子学院院长杜可歆的人生。上世纪70年代,正在读中学的杜可歆对中国历史产生了兴趣,便想学汉语。校长劝她:“学汉语太奇怪了。” 听校长这么说,杜可歆更想挑战这门当时不被看好的语言,从此和中文结下了不解之缘。1979年,作为英国首批赴中国留学的本科生之一,读大二的杜可歆赴北京语言大学(时称北京语言学院)留学1年。近40年后,杜可歆向来自世界各地的近2500名从事汉语推广的同道中人介绍自己所在孔院汉语教学师资建设的经验。如今在世界范围内,许多国家汉语学习的需求不断增长,目前海外学习和使用汉语的人数已达1亿。
在尼日利亚,学习汉语承载的是学生“改变人生、改变未来”的期望。拥有17个教学点的拉各斯大学孔子学院去年有5000人次学汉语,中方院长王永静一到假期,反倒更忙了。“每天都在接家长或者语言培训机构的电话,希望我们派教师过去。想学汉语的人太多了,有点兼顾不过来。”王永静说。
中国发展推动“汉语热”升温
回忆过往学习经历的杜可歆说到兴奋处,取出随身携带的学生作文向记者展示。“这些学生只有十一二岁,中文学了不到1年,没想到能写得这么好。”杜可歆说,更重要的是,学汉语是学生们的主动选择,正如一名12岁的英国学生的作文中所写的:“虽然学中文很忙、很累,但我很喜欢。”
在杜可歆看来,这些学生之所以喜欢学习中文,首先是中国发展很快,不少英国家长认为孩子从小学汉语很重要;其次是沟通的需要,在英国的中国人越来越多,英国人需要跟他们交流;再者是英国学生对中国文化感兴趣,不少英国孩子认为会写汉字很酷。
“值得注意的是,英国政府也在推动汉语学习。” 杜可歆介绍说,2016年,英国政府投资1000万英镑实施“中文培优计划”,目标是5年培养5000名能流利使用汉语的英国中学生。“由我所在的孔子学院具体落实这个计划,包括为相关学校培训老师、提供教材等。参与计划的学生每周要学习8小时汉语,其中包括4小时课堂学习和4小时自学。”
1982年开始学中文的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孔子学院美方院长琼·布热津斯基同杜可歆一样,是“汉语热”兴起的见证者。“2008年我们孔院成立时,在明尼苏达州学汉语的公立中小学学生人数约5700名,如今则有约1.3万人,翻了1倍多。”
从2008年起担任孔子学院美方院长的琼·布热津斯基认为:“现在越来越多的美国人开始学汉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中国发展非常快,大家希望更多地了解中国。”
国家汉办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中国的发展壮大和国际影响力的提升,世界了解中国、研究中国、学习中国的需求空前高涨,极大增强了汉语和中华文化的吸引力、感召力和影响力,推动全球范围内的“汉语热”持续升温。
孔院汉语教学在探索中前行
“汉语热”的升温同以面向全球开展汉语教学、传播中华文化为职能的孔子学院的发展紧密相关。孔子学院创办13年特别是近5年来,为增进中国与各国人民友谊,促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作出了积极贡献。目前,已有146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525所孔子学院和1113个孔子课堂,各类学员累计达916万人。
有外国学者和媒体表示,孔子学院仅用短短十几年时间,就走完西方同类机构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路,是世界奇迹。
500多所孔子学院在开展汉语教学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以汉语教学、学术研究、文化活动、职业培训等为发展方向的特色。被称为汉语教师“孵化器”的伦敦大学学院教育学院孔子学院采取的是“中心加辐射”的模式,即如果一所中小学向孔院申请派出老师,需要协助这位老师帮助周围学校开中文课。
明尼苏达大学孔子学院的特色是采取沉浸式汉语教学。“我们的孔子学院下设13个孔子课堂,其中9个采取的是沉浸式汉语教学方式。即学生从幼儿园起便在全汉语环境下学习,用汉语学数学等科目。” 在琼·布热津斯基看来,这是“从娃娃抓起的无限接近母语教学的汉语教学”。
不少孔院在今年迎来10周年纪念。如何拓展思路开展汉语教学,是下一步需要探索的。泰国孔敬大学校长柯迪才认为,如今的情况是人们已不再满足于只会简单的汉语,而是希望能熟练运用汉语,为他们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找到满意的工作创造机会。“这对孔子学院的汉语教学提出了新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