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实时·准确·聚焦

当前位置:主页 > 国际 >

国际观察: 中日寻求符合两国利益的最大公约数

2017-08-30 09:25 | 人民网-国际频道 |
我要分享
 45岁对于一个人来说,早已经过了不惑之年,成为一个成熟的、理性的中年人。但是对于中日关系两千年悠久的历史而言,45年却只是短暂的一瞬间。当我们把这短暂的瞬间放大的时候,就会惊奇地发现,它蕴含的信息量之大,以及其内部变化的迅速和剧烈的程度,却是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无法相比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武寅教授在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4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全体大会上如是说。
8月27日,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4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全体大会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报告厅举行,中日双方的数十位专家学者分别就“中日民间交往与文化交流”、“中日关系从历史走向未来”、“中日经济发展与经贸合作”、“中日地方交流与企业合作”四个主题单元,进行深入探讨。中日专家学者理性务实,面向未来寻求符合两国利益的最大公约数。
不忘友好初心 加强民间交流
文化部原副部长、中华日本学会名誉会长刘德有指出,当前中日双方从事友好交流的人员逐渐老化,呼吁应大力培养中日友好事业的接班人,从而教育两国青年自觉维护两国关系的大局,增强两国关系健康发展的后续动力,实现两国人民世代友好的共同愿望。
中日友好的基础在民间,中日友好的未来是在民间。人员交往问题是扩大、促进、深入中日两国人民互相了解的重要手段,但只是重要手段之一,不是关键因素之一。不仅要面对中日之间主要的三个大问题:历史问题、台湾问题、领土问题,也要面对现在中日之间如国际竞争问题和日本怎么认识和对待中国发展等新问题。 中国中日关系史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吕小庆如是认为。
日本国际信息学会会长近藤大博认为,中日民间交流可以成为弥补互相间隔阂的重要力量。
历史启迪未来 妥善管控分歧
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副所长杨伯江称,发展邻国关系首要紧扣自身的核心目标,这就要求中日双方要了解对方的基本国情,充分理解对方的核心利益和优先利益,以及以此制定各自的主要目标。
东京大学教授川岛真强调,各方应重新审视人才培养,使中日两国和更多的人关注亚洲的发展与变化;针对日本民众不同的年龄层,在文化交流和传播方式上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在一定条件下,促成一定机制的交流或热线,便于民间方面的及时沟通;通过民间交流升温中日民众关系,从而带动两国关系的恢复。
经贸优势互补 融入世界经济
“经贸关系既是中日关系的压舱石,也是推进器。”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副所长张季风如是说。“从时间维度上看,中日从合作走向竞合,从垂直分工逐渐转向水平分工;从空间维度上看,双边贸易是基础,投资是动力,区域经济合作和财政金融方面的合作是深化。”
张季风认为,中日经贸关系45年来虽然历经风雨,但基本上沿着健康发展的道路前进,并取得了巨大成果。目前,中国是日本的最大贸易伙伴,日本是中国的第五大贸易伙伴,形成了互惠、互补、互利共盈的良好局面。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日双边的经贸合作远远超出了两国国界,已与世界经济和区域经济融为一体。
日本财务省财务综合政策研究所副所长田中修表示,为了中国避免出现和日本类似的经济社会状况,继续维持健康稳定的经济增长,中国应该在财政、金融、个人、企业、监管、金融机构等各个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在问题发生之前,进行充分研究,未雨绸缪,才是最为重要的,唯有如此才能回避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发生。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日本过去的经验教训非常值得中国参考。
加强地方交流 增强中日互信
在“中日地方交流与企业合作”单元,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丛克说,大连开发区和日企共同打造互利、互惠、互信、共赢的合作关系。一方面,利用地缘、产业、人文的良好因素和先发优势,打造日资企业的最佳投资区;另一方面,深化在新能源、新材料、信息技术、生物医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等领域与日资企业的贸易和合作,重点引进一批高端、高智、高新的产业项目,加快培育新的自主产业,为深化经贸合作注入新动力,打造经贸合作新亮点,实现互利共盈的共同发展格局。
三菱商事株式会社执行董事、东亚地区总裁平井康光从三菱集团的角度回顾了中日邦交正常化45年来的历程,特别就日本企业如何与中国企业开展合作,参与到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中提出见解。
平井康光认为,中国提出“一带一路”的倡议具有重大意义。日本企业不仅和中国企业存在竞争关系,还可以和中国企业展开合作。双方可以在“一带一路”框架下,一起到国外去发展。
平井康光称,“一带一路”的主要沿线国家中,有一些已经成为日本企业的业务伙伴,所以在“一带一路”框架下,日本企业和中国企业探讨开展合作应该具有很好的基础。两国企业的交流其实不止局限于商务,双方在各个方面都要积极开展合作。
杨伯江总结与会学者共识称,唯有在深厚的现实共同利益基础上构建起来的中日友好关系,才可能是稳定牢固的,才可能靠得住。“回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45年前中日老一辈政治家以远见卓识推动实现了两国邦交正常化;45年后,中日间如何深化合作,完成下一个“阶段性任务”,将是两国学界共同探讨的课题。
点击进入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4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专题
(责任编辑:admin)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