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4日,中非媒体对话会在南非约翰内斯堡举行。20多家中国与非洲的主流媒体出席了此次会议,以“心心相印 携手同行”为主题,探讨媒体在中非合作中的作用以及如何进一步通过媒体报道增进对彼此的了解和认知。此次活动由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办。
近年来,在中非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引领下,中非媒体交流合作规模更大、频率更高、交流合作更加丰富多彩。中国媒体积极走进非洲,报道非洲,为“报道真实非洲,突破刻板印象”不懈努力。同时,非洲媒体和记者也主动了解中国,积极报道中国,有关中国脱贫攻坚、改革、反腐等重大举措以及中国两会等重要议题的报道经常出现在非洲媒体上。
媒体合作是中非之间的重要桥梁,能够增进相互了解、促进友谊
当前,中国政府每年邀请1000名非洲新闻从业人员参与各类培训和学习活动。中非新闻交流中心项目自2014年启动以来,已有四批非洲主流媒体的近百位记者进驻中心交流、学习和工作,有力推动了非洲媒体对中国国情和中非关系现状的了解和认知。
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副主任郭卫民表示,媒体是增进中非人民情感的重要纽带,是促进双方人文交流的重要桥梁。媒体人是中非友好事业的记录者和传播者,也是中非合作发展的见证者和推动者。与中非政治、经贸等领域蒸蒸日上的合作相比,中非之间的相互了解和认知还远远不够,相互之间的理解和印象还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西方报道的影响,中非媒体交流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和合作潜力。
在非洲媒体人的眼中,中国是什么样的形象?中国在非洲发挥着怎样的作用?参加会议的许多非洲媒体代表都到访过中国,他们对中国的发展成就赞叹不已。
“中国正在参与非洲的发展,特别是在农业、卫生、基础设施等领域。中国对非洲进行了大量的投资,从一名非洲记者的角度来看,这是非常及时的支持。”卢旺达《新时代报》主编詹姆斯·塔萨姆巴表示,“非洲国家非常珍视非中之间的多领域合作。在这样的积极背景下,我们报道非中合作,能让非洲执政者和商人意识到非中合作应当是优先选项,这对于非洲大陆是一个良好的机遇,数以百万计非洲人的生活将因此发生改变。”
肯尼亚《旗帜报》总编安德鲁·盖特拉举了一个例子。蒙内铁路建成通车是肯尼亚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件大事,世界各国很多记者蜂拥而至,进行了大量的报道。一方面向世人展示了肯尼亚经济发展成就;另一方面,让人们看到了非中合作的巨大潜力,双方的合作是互利共赢的。
“中国是一个高度工业化和伟大的国家,中国对非洲比西方国家更加友好。我们看到中国为非洲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尼日利亚《太阳报》记者蒂莫西·奥兰雷瓦向记者表示,这次会议是非常好的契机,能够增进非中媒体的了解与合作,为互利共赢合作搭建平台。他期待非中记者之间能有更多的培训和人员交流,更好地理解对方的文化和国情。
“从非洲的视角来看,中国的形象是积极正面的。”坦桑尼亚《卫报》总编本杰明·马格纳表示,非洲民调机构“非洲晴雨表”的调查显示,非洲民众对中国非常有好感。非洲媒体希望同中国媒体加强合作。媒体合作是非洲和中国之间的重要桥梁,能够增进相互了解、促进友谊。
津巴布韦《先驱报》总编腾达伊·曼万维凯表示,该报有记者到中国进行交流培训,在10个月期间,每个星期都会发回关于中国的主题文章,让津巴布韦民众看到了一个更加真实、亲近的中国,这样的合作是非常有益的。
中国媒体在讲述非洲时,更多展现出非洲是充满希望的大陆
“西方媒体眼中的非洲是一个贫穷和战乱的大陆,随着中国媒体来到非洲,讲述非洲故事,让人们看到了一个更客观的非洲。”安德鲁·盖特拉说,中国媒体还雇用了大量的本地员工,这有助于非洲人通过中国媒体的平台讲好自己的故事。
奥兰雷瓦认为,中国媒体在讲述非洲时,更多展现出非洲是充满希望的大陆,而西方媒体眼中的非洲是一无是处的,西方媒体关于非洲的报道充斥着战争、冲突、疾病、干旱、饥饿、犯罪等等。
记者从会上了解到,中国媒体越来越重视对非报道以及与非洲媒体的交流合作,中非媒体交流合作的深度与广度都在不断延伸。
人民日报社非常重视对非报道,重视与非洲媒体的交流合作。2014年至今,人民日报社举办了三届“一带一路”媒体合作论坛,今年9月还将在中国甘肃省敦煌市举办2017“一带一路”媒体合作论坛。非洲40多个国家的媒体负责人应邀出席论坛。中非媒体将在“一带一路”框架下,不断开拓合作传播之路。新华社非洲总分社和地区下辖分社通过大量的报道,努力向世界展示一个更加全面、真实的非洲。中央电视台非洲分台共招聘外籍员工120人,90%的外籍员工是非洲当地人。通过当地人参与报道,增加正面报道量,获得了更多非洲人的认同。
中国驻南非大使林松添希望中非媒体和媒体工作者在新形势下更好地服务于中非关系发展,唱响中非友好主旋律,做共同利益的捍卫者;唱响中非合作真实故事,做中非舆论的主导者;唱响中非合作机遇论,做互利合作的促进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