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文大学天石机器人研究所所长刘云辉及其团队赋予机器人“视觉”,应用于搬运叉车上,并于两年前创业,成功引资超过1500万港元。刘云辉日前接受新华社专访时说,预计公司明年营业额将要比今年翻十倍,他认为技术转移的成功关键在于找到产业点和突破口。
做“接地气”的智能机器人
当大家将目光都集中于智能私家车、期待着无人驾驶何时能正式在大街上出现时,从事移动机器人、视觉导航技术研究多年的刘云辉却没有追赶这股热潮。“研发智能私家车的竞争比较激烈,而且其应用在短期内还有很多问题需要克服,所以我们做工业车辆。”他和团队在当中找到一个突破口,就是叉车。
“我们做机器人做久了,总得要把技术用起来,找一个突破点。”刘云辉表示,他们团队经过分析,发现在物流行业,叉车的使用量很高,而开叉车工作比较辛苦,愿意干这活的人少,因此叉车司机工资不断上涨。于是,他们决定创业,开了第一家公司,要把研发成果应用于这个方面。他认为,做智能机器人就是要“接地气”,要以需求为导向。
刘云辉与团队研发出“视觉导航智慧搬运机器人系统”,以工业相机作为感测器,通过捕获和分析机器人运动过程中的视觉特征,对机器人进行自主定位、运动控制以及障碍物躲避,从而实现工厂或仓库货物的自动搬运,以智慧搬运机器人替代人力。刘云辉表示,很多投资者都看前景和潜力,他们公司在第一轮引资过程中,遇到有投资商专门寻找叉车方面的新技术,于是双方一拍即合。
让智能机器人助力医疗手术
除了工业车,刘云辉团队也将机器人技术应用于医疗领域。走进位于港中大校园的天石机器人研究所,记者看见许多台机器和医疗器材模型,包括一个智能操纵内窥镜系统,以及用于辅助腹腔镜子宫切除手术的机器人。
“很多辅助的工作,通过机器人来做,效率和效果都比较好。我们利用这系统在沙田威尔斯医院已做了6例切除子宫手术。”刘云辉说,女性患有子宫肌瘤而要切除子宫的病例在香港和内地都很普遍,他们跟内地医院也在合作。另外,他们团队12月开始在香港利用机器人系统替病人做鼻腔手术。
“目前手术全面自动化还有难度,例如手术场景怎么识别、手术如何规划等,这是很复杂的。”刘云辉表示,人类的智能程度要通过计算机仿真是非常难的,现实世界存在很多不确定性,人类会综合很多情况来作判断,但这对计算机来说比较困难,所以不用太担心机器人会代替人类。
香港科研需要和深圳优势互补
说起创业,刘云辉认为,目前香港的创科氛围非常好,所以他很鼓励学生创业,甚至放远眼光,尝试到深圳发展。
“香港‘再工业化’会有一定难度,较理想的是在香港做尖端基础研发,建立研发总部,然后将产品化放在广东、深圳做。”刘云辉认为,香港在创科方面还得跟深圳合作,因为一来香港土地贵,另外是中端人才不够,这都需要跟深圳互相配合,优势互补。
他和学生已开了两家公司,包括两年前在港成立的“未来机器人”,以及今年5月在深圳成立的“深慧视”,主要将机器人和视觉结合的技术产业化。
刘云辉坦言,目前深圳的创业环境比较理想,尤其当地政府非常积极吸引人才,例如推出“孔雀计划”等,提供丰厚的免税奖金,香港在留住人才的机制上面还要下功夫。
他也强调,香港也有很多优势,比如知识产权保护、高端人才培育等方面都做得很好。“香港在机器人、医疗和人工智能方面有优势,我们想把这三方面结合起来。”刘云辉说,机器人是一个操作工具,作判断需要人工智能,而医疗由需求推动。“我们以应用驱动基础技术,这是跨学科的合作。香港需要结合跨学科人才,把高端基础研究做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