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国家税务总局获悉,俗称“国地税合并”的征税体制改革方案出台后,国家税务总局等有关部门已组织召开了多次内部调研、培训、座谈会,目前改革的具体时间表和路线图已经基本明确。已有多地省级税务部门正积极筹备挂牌。
今年两会期间,中央印发了《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明确改革国税地税征管体制,将省级和省级以下国税地税机构合并,具体承担所辖区域内各项税收、非税收入征管等职责。
国税地税机构合并后,实行以国家税务总局为主与省(区、市)政府双重领导管理体制。国家税务总局要会同省级党委和政府优化各层级税务组织体系和征管职责,按照“瘦身”与“健身”相结合原则,完善结构布局和力量配置,构建优化高效统一的税收征管体系。
据了解,1994年之前,征税机关并没有国税、地税之分,税务局负责征收当地的所有税收和非税收入,汇总收入之后,中央再从总量中进行抽成。其弊端是税务局经常把税收收入转变为非税收入,导致以税收收入作为主要基础的中央财政收入占比持续下降。1994年,我国开启分税制改革,这一改革把所有的税种分成三类:中央税、地方税和共享税。与此同时进行了税收征管体制进行改革,即在所有的地方(上海和西藏除外),包括省、市、县,都设立一套属于中央的垂直征管机构,即国家税务局;同时设立一套由省级政府垂直管理的征税机关,即地方税务局。这一制度一方面继续调动着地方政府发展经济,培育地方财源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大大充实了中央政府的财政实力,使得“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得到了充分彰显。
业内人士认为,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特别是信息化征税手段的飞速发展,国家适时作出了国税地税合并的决策。合并意味着地方政府必须实实在在地通过改善营商环境和服务,以此来吸引企业进驻,而不再靠税收优惠来发展本地经济。国地税合并也会对其他部门产生一些间接影响。同时,此次合并强调合并后的税务局将负责辖区的税收和非税收入的征收,税务部门征管范围的扩大,有利于消除之前部门间的信息壁垒,强化一些非税收入的征缴。可以预期的是社保基金缴费收入将会明显增加,这将有利于建立可持续性的社保基金制度。
从更长远的角度来说,国地税合并有利于形成一个规范、高效的税制,有利于使减税政策落到实处。尤其是直接税的征收效率将有效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