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选择实习看重什么
每天早上,浙江一所高校的黄雅馨都会打开电脑,在实习公司的留言平台上与客户进行互动,她邀请客户在公司上新品之前参与到样品的挑选中,包括颜色和款式,她经常询问客户的一句话是:“您希望我们如何在这款产品中,体现我们公司与市面上其他同类型产品的不同之处?”
目前她在一家互联网公司的策划部门实习,和线上客户进行良好互动是她的工作之一,她的主要工作是写产品文案。尽管实习期间每天晚上9点下班、周六也要到单位加班,黄雅馨仍乐在其中:“我不在乎我加班加到多晚或者薪资多少,我只在乎这个过程中我能够学习什么。”
和黄雅馨一样,现在一些大学生在选择实习时,薪资高低不是首要因素,兴趣、平台和经验等都是他们的考虑因素。
期待提高自我,坚持兴趣至上
2018年农历新年前,黄雅馨参与讨论公司一个App推出的“年货”专题。经过漫长的讨论后,她独立提出了专题的大体策划,这也成为她在实习期间独立负责的第一个专题。在这期间,她积极联系视觉和设计部门,把自己设想的专题页面风格反馈给他们。她牢牢记住公司前辈告诉她的话:“我们不是单纯的文案工作者,除了文字,我们更要将自己的想法传递给视觉、设计以及前端开发的部门。整个页面的设计风格、功能优化都需要你去把控。”每天中午,她都会参加小组会议的头脑风暴,在从业多年前辈的指点下,不断摸索什么点子易让大众很快接受并喜爱,黄雅馨觉得自己的能力有了全方面提升。
今年大三的黄雅馨所学的是传播学专业,她将来想考广告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选择这份实习,她希望可以把自己的专业知识与实际工作结合,也希望多了解一些广告学方面的内容。
在四川一所高校读硕士研究生二年级的潘微微本科专业是电子商务,硕士研究生所学专业是市场营销,她现在在索尼成都区域人力资源部门实习。“我对人力资源这块比较感兴趣,可接触到很多不同的人和事,所以在选择实习的时候我就留意了有人力资源岗位的公司。”她选择了一份与自己所学专业完全不对口的实习。
从一开始的不熟悉到后来的熟能生巧,潘微微发现许多学科都是融汇贯通的,在她看来,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积累不同领域的经验,去确定自己与理想岗位的匹配度。在人力资源岗位实习之后,她总结出了自己的一些经验:“虽然以后我也不能确定自己是否从事这份职业,但是在这里实习让我对未来应聘有了一些积累,知道用人单位看重应聘人的哪些素质,我觉得这一点很重要。”
罗军是材料专业的学生,但他真正感兴趣的却是互联网运营工作:“我的专业对技术的要求非常严格,一般本科生从大一到大四都很难获得很好的实习机会。如果毕业想找到本专业对口的好工作,大部分人都会选择继续考研深造继续钻研。我自己觉得,做内容比做技术更有趣。”
大学期间,他在学生组织里写过不少策划,也组织过多场线下活动,由他牵头举办的摄影展、校园寻宝等活动,常常因为新奇的创意被同学们大量转发至朋友圈。他将这些经历整理成附录备在自己的简历里,前一阵子他被一家互联网公司录取为内容营销实习生。
看重实习平台,注重资源与机会
罗军认为,在选择实习时,不仅要看自己是否喜欢实习的工作内容,也要在意实习平台的高低。“一个更好的实习平台,意味着有更多的机会和资源。”他说。
实习期间,他发现经常被自己曾经就读学校的框架思想所固住。“平台不一样了,你从学校这个平台切入到社会。之前学校的限制很多,很多创意你想都不敢想。但是在这家公司里,我可以天马行空,怎么想都可以,只要能将其付诸实践,就有可能达到应有的效果”。
尽管在这家互联网公司罗军很有收获,但他还是想去一个更大的平台展示自己。最近, 他把自己的简历投给了一家4A广告公司:“大公司拥有高平台,能接触到更多的品牌方,也能给我带来更多的人脉和资源。”
在成都一所高校读大三的余婧文,目前已有过3次实习经历。从大一开始,她就决定毕业直接找工作,她对实习的选择也有着明确的目标。“我主要是根据自己未来就业方向进行实习岗位的选择,公司的平台和行业的前景非常重要,大公司的实习会比较有含金量,写在简历里比较好看,而且在大公司会拓宽整个人的视野和格局,能够接触更多更好的资源和工作方式”。
余婧文在选择实习时首选世界500强企业,并且会根据行业的发展和公司的近况对实习的平台和岗位进行评估,再结合自身的情况最终敲定实习意向。
在多次实习中找寻方向
在上海一所高校读大三的沈月,也有过3次实习经历。大二期间,她找到了自己的第一份实习,实习单位是一家传统媒体;大二暑假,她去了一家互联网初创企业,做亲子类社交平台的内容输出;在她读大三时,她去了另外一家有名的互联网公司做运营工作。从传统媒体到新媒体,选择的变化,得益于沈月自身在工作中的不断探索。
大二时,因为有校园媒体的工作经历,沈月顺利地通过了传统媒体的面试。但由于自己实习的部门是医疗方向,相关采访任务重、专业性强、讲时效,她经常被要求1个小时内就要完成一篇稿子。沈月曾在一个下午跑了3家医院,询问医生病人发病的原因、征兆、如何去预防疾病,采访病人核实发病的症状和感受,之后再匆匆赶往单位整理录音写成稿件。“这份实习做了3个月后,我发现我可能不是喜欢单纯地写报道,我更喜欢有趣好玩的点子,后来找实习时,我更想去尝试新媒体。” 沈月说。
后来,沈月加入了一个亲子类自媒体创业的互联网公司。团队规模很小,需要她既做运营又做采访,还要做活动的落地执行。那段时间沈月每天都会看同类亲子公众号的风格,看妈妈们感兴趣的话题。刚开始她微信图文配色和内容总是不能通过,主编告诉她:“妈妈们生完小孩后比较喜欢抓眼的文字风格,这样能给她们阅读上的刺激。文章结构也是,做新媒体也讲究逻辑框架,要先列出来再写。”渐渐地,沈月开始重新规划公众号的内容排版,从运营1个公众号到3个公众号,但很快她便感到了疲倦。
“通过实习学习到的东西已经饱和了,这份工作不能带给你新的改变,感觉就像是自己被当成廉价劳动力。”沈月坦言自己厌倦的原因除了身体上的劳累,更多的是对新东西长期匮乏的烦躁。“我喜欢跑在路上的感觉,而不是被单纯当作机械劳动力。当我感觉自己已经对这个东西了解透彻、没有刺激感的时候,我认为就可以换一份实习工作了”。
随着年级的增长,沈月找实习也更有针对性。“大二时,我只想找可以发挥自己优势、名气较大的单位进行实习。后来到了大三,在网上搜索实习时,我会搜与我想做的工作相关的关键词,如果看到那种没有听过的小公司,也不会直接略过不看,我会去进一步了解一下公司的情况,看看是不是适合自己的。”她说。
对于浙江理工大学的辅导员侯霞来讲,换实习频繁的同学案例多见。她将同学们在大学不同阶段对实习态度的转变,归于学生在知识掌握和未来道路选择上的变化。“我经常遇到一些大一同学,找实习的唯一要求就是‘兴趣’,只要是新奇的、有趣的,同学们都跃跃欲试,但对实习却没有明确的认识。到了大二大三,更多同学将实习与学分挂钩,通过实习他们去寻找适合自己的就业岗位。大四阶段的学生对实习的选择则与他们未来要从事的工作具有高度吻合性,他们从事的实习大多与自己未来的工作匹配度很高,他们会为自己积累工作经验或在实习工作中寻找转正的机会。” 侯霞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