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实时·准确·聚焦

当前位置:主页 > 地方联播 >

成都生物博士村干部:要当好村民的“保姆”

2018-01-31 14:03 | 新华网 |
我要分享

成都冬日的清晨,扑面而来一股清冽的风。家住蒲江的余水洋顾不得寒冷,早晨7点起床,稍作收拾便匆匆赶往西来镇。他每天坚持在8点前赶到单位,两年多以来,雷打不动。
余水洋是重庆人,从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博士毕业以后,参加蒲江县的人才引进计划来到西来镇工作。在他看来,放弃科研扎根基层,是从冷冰冰的书本走进烟火气息的人情味里。
如今,余水洋不仅是西来镇的一名工作人员,更兼任了铁牛村的驻村干部,村上的大小事宜,都有他的身影。虽说不再从事科研工作,但专业知识并没有落下,专业是作物遗传育种的他,也渐渐地找到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
A
“他乡”变“故乡”
博士扎根蒲江基层
算起来,今年已经是余水洋来到成都的第十三个年头了。
余水洋是重庆人,2005年高考后,面对自己还不错的高考成绩,他却在填报志愿这一关卡住了。选择到成都深造,背后的理由让人哭笑不得,“重庆太热了,我想换个地方。”于是,紧邻家乡又气候宜人的锦官城成了19岁的余水洋心中理想之地。
不过,让余水洋没想到的是,这个选择让成都从“他乡”变成了“故乡”。他一路在成都从本科读到博士,直到2015年从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毕业。
余水洋的专业是作物遗传育种,找工作时,他偶然了解到蒲江县的人才引进计划,恰好要对口招作物学方向的毕业生,“这里离家挺近的,方便照顾父母。”抱着试试的心态,余水洋第一次来到蒲江。
到蒲江的路途上,沿路茂密的植被和农民园子里栽种的果树让农学出身的他分外敏感,“这里的自然生态环境很好,特色农作物种植很有优势,我希望能够结合我的优势,在专业方面有所发展。”
为此,他婉拒了到北京、上海等地科研机构工作的机会,放弃了原本相对擅长的科研工作,“继续做科研,我可能会成为这个领域的专家,但跳出来从事别的工作,才更能感知世界的人情冷暖。”
B
被称“后勤部部长”
白板写下工作要点
2015年7月,余水洋上岗了,他的职位是西来镇事业管理服务中心的基层工作人员。
起初,他身边常有惋惜的言论表露出来,“周围很多人觉得,博士下基层很屈才。”感叹的声音多了,余水洋也就免疫了,“做科研是从书本上学到知识,但现在是在与基层老百姓打交道中沉淀出的真知。”西来镇党委副书记蒋卫至今仍记得见余水洋第一面时他的样子,“他没有博士的傲气,很谦虚、很有礼貌。”
2016年10月,他开始负责党政办工作,主要负责单位内部各机构之间的综合协调,协助处理单位各项日常事务,事多且繁琐。为了方便监督各项工作进度,余水洋便在办公室摆上了一块白板。
走进余水洋的办公室,这块白板颇为惹眼,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当天的工作内容。他说,每天上班前把一天要做的工作写上,下班前把做好的工作擦掉,工作进度一目了然。有条不紊的工作态度让同事倪斯倩笑称他是“后勤部部长”。
渐渐地,余水洋发现,搞科研六年时间里养成的严谨、细致等习惯有了用武之地,“基层工作是跟老百姓打交道,他们的想法也许只关乎生活中鸡毛蒜皮的事,但对我们而言可能是很重要的信息。”
两年多的基层历练,余水洋少了几分原来的沉闷,多了几分开朗和健谈,他常感叹,“书本上学到的知识远远不够,必须在工作中继续沉淀。”
C
挖掘资源最缺带头人
要当好村民的“保姆”
2015年底,余水洋的工作内容中加了一项:西来镇铁牛村的驻村干部。
每周,他要抽出一天时间到村上转转,与村干部对接近期村里的大小事宜;村上有公路、沟渠等项目修建时,也需要他给出建设性意见;临近年关,到村里交接工作时,他还会提上慰问品到贫困户家里坐坐。
不过,余水洋对自己还有个定位:当好村民的“保姆”。
走进西来镇铁牛村,不少鱼塘映入眼帘。这个位于蒲江和邛崃交界的村子,以发展渔业和旅游业为主。2016年以前,村民主要种植的经济作物是柚子树,附加值并不高,柑橘树也有,但品质参差不齐。
2016年,农业部在蒲江正式启动以水果、茶叶为重点的全国园艺作物品种改良、品质改进、品牌创建“三品”提升工作。但这项工作,在铁牛村吃了不少村民的“闭门羹”。
“以前,村民有过跟风种植导致水果卖不起价的情况,他们怕了。”为了说服村民加入果树改良提升工作,余水洋现身说法,一遍遍地向村民讲解,什么是绿色种植,什么是科学种植,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我是学作物遗传育种的,就将专业知识与具体实践结合起来说。”一番游说之下,铁牛村村民也先后加入“三品”提升,对柑橘树的施肥、挂果袋和日常管理等方面进行改良。
“他也是我们农民夜校的老师。”在铁牛村副书记王珩看来,余水洋是村上了解外界资讯的一个窗口。稍空些的时候,余水洋会到夜校讲课,“他说,村里要长远发展,要走集体经济道路,一定要有自己的产业。”
“他之前就一直说,村上的主路太狭窄,影响村子的长远发展。”2017年10月中旬,铁牛村的主路开始了扩宽工程,在公路原有基础上,利用道路边角,把4米的主路拓宽到5.5米,最宽的地方6米左右。
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如何融入其中,余水洋也有自己的看法,“农村其实不缺资源,缺的是能挖掘资源的带头人,缺的是能带来新鲜资讯的人。农村要发展更长远,一定要有属于村民的集体经济。”如今,在铁牛村的集体商讨下,也有了集体经济的发展方向和目标,“我们打算发展乡村旅游,已经有了具体的项目规划。”王珩说。
(责任编辑:admin)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