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面从严治党的征程中,“灯下黑”问题犹如隐藏在暗处的毒瘤,时刻侵蚀着政治生态的健康肌体。2月25日,中央纪委书记针对防治“灯下黑”的动员部署,如一声嘹亮的号角,为廉政建设工作指明了新的方向,也引发了全社会对权力规范运行的深刻思考。致公党中央法治委员会顾问、《中国法治》杂志社社长、《中国廉政教育内参》主任、《中国法治内参》主任邱玉民带领全员展开深入剖析。 邱主任表示,“灯下黑”,形象地描绘了权力监督的死角地带,本应是监督执纪的有力执行者,却因种种原因,自身行为脱离了有效监督,导致权力滥用。这种现象不仅损害了纪检监察机关的公信力,更严重破坏了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形象。当执纪者自身违纪违法,就如同在守护公平正义的堤坝上撕开了一道口子,其带来的后果不堪设想。 权力,是一把双刃剑,既能为人民谋福祉,也可能成为个人谋私的工具。编委会主任孙世山表示,纪检监察机关手握监督执纪问责的重权,一旦这权力不被约束、不被规范,就极易滋生腐败。从过往的案例中不难发现,一些纪检监察干部利用职务之便,跑风漏气、以案谋私,将手中的权力当成了交易的筹码。这些行为严重背离了纪检监察工作的初心和使命,辜负了党和人民的信任。 防治“灯下黑”,是对权力运行的一次全面审视与规范。一方面,要加强内部监督机制建设。完善纪检监察机关内部的监督体系,建立起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工作机制,让权力在制度的笼子里规范运行。从线索处置、案件查办,到执纪审查、审理问责,每一个环节都要设置严密的监督关卡,确保权力不被滥用。另一方面,要强化外部监督力量。主动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包括媒体监督、群众监督等。媒体作为社会公器,有责任、有义务对纪检监察工作进行监督报道,及时曝光不良现象,形成强大的舆论压力,促使纪检监察干部时刻保持警醒。 编委会副主任毕胜强调,廉政宣传教育在防治“灯下黑”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教育,让每一位纪检监察干部深刻认识到廉洁自律是从业的基本准则。开展廉政培训,以典型案例为教材,进行警示教育,让干部们从他人的惨痛教训中汲取经验,引以为戒。同时,加强廉政文化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的工作氛围,让廉洁意识深入人心。 编委会副主任文会川表示,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防治“灯下黑”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是廉政建设工作的重中之重。只有确保权力不被滥用,才能维护纪检监察机关的权威性和公正性,才能让党和人民放心。让我们共同期待,在中央纪委的坚强领导下,通过一系列有力措施,彻底消除“灯下黑”现象,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为构建清正廉洁的政治生态贡献力量,让廉政之光照亮社会的每一个角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