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驼队”跨山越海,让没有出海口的江西把“家门口”变成了“出海口”;昔日废弃煤矿荒山,如今成了农民增收“致富园”…… 近年来,江西奋力打造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高地、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和国家生态文明建设高地,引领经济社会发展行稳致远,江西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成色越来越足。 厚植县域“独门绝技” 以一域之光为全局添彩 春节过后,会昌县麻州镇前丰村蔬菜种植基地一片繁忙,上海青、包菜、大白菜等蔬菜翠色欲滴,工人们正忙着采摘、称重、装筐,将新鲜蔬菜打包发往广州、深圳的各大商超。 “基地成立有五六年了,现在占地1000多亩。春节期间也没闲着,基本上每天都有车发往大湾区输送各类蔬菜,早上发车,当天就可以到湾区的各大农贸市场。”基地负责人王德芳说。 老区“菜园子”直连湾区“菜篮子”的背后,是会昌县抢抓“融湾”机遇、趁势而上的产业布局创新。提供政策支持、技术指导,助力企业“融湾”,将优质生态农产品推向粤港澳大湾区市场,搭建老区直连湾区的供销“高速路”——会昌为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目前,会昌县已认定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蔬菜生产基地10家,每年供深农产品销售额超2亿元,全县10个产品被认定为“圳品”,认证数量位列全省第一。 县域兴则江西兴,县域强则江西强。近年来,江西各地以特色厚植优势,练就自己的“独门绝技”: 地处赣东的山区小县资溪,4万多面包从业者,把1.6万家门店开到全国千余个城市,培育了众多家喻户晓的烘焙品牌,该县投资30亿元规划建设的5000亩面包食品产业城,成为经济发展新增长极。 曾经“不生产一块铝锭”的安义县,“无中生有”发展起铝型材和铝合金门窗产业,书写了“一根铝型材带动一县经济发展”的传奇。2023年,该县铝型材及门窗产业营收规模突破600亿元,同比增长15%。 南丰县以工业思维发展农业,加快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全面激活龟鳖全产业链发展新引擎,全县龟鳖产业年产值近30亿元,获评“中国龟鳖之乡”,全面助力乡村振兴。 立足资源禀赋,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游则游,江西县域经济发展正提质增效,以一域之光为全省高质量发展增光,为打造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高地添彩。 “钢铁驼队”跨山越海 “家门口”变“出海口” 春节刚过,南昌县向塘镇的江西展宏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车间里一片热火朝天,这里生产的肥料,装柜后将通过南昌国际陆港到达出海口,然后通过海运运往非洲、欧洲和东南亚等地。 作为一家肥料以及化工品出口企业,以前,向海外客户发货要转好几个地方才能出海,手续繁琐、耗时长,如今南昌国际陆港有了铁路直达班列,在家门口就可以办理装柜出口手续,时间大幅缩短。 企业负责人高昕表示:“以前出口老挝,货物到万象要15天,现在通过南昌国际陆港只需要6天,不需要中转,直达万象,综合效益大幅提升。而且南昌国际陆港现在提供直达、铁海等多种运输方式。在外贸产品出口成本和时间上,我们已和沿海城市同类产品在同一起跑线上。” 出口手续减少了,办理时间缩短了,出口额也随之大幅上涨。“企业2019年出口营收只有80万美元,到2023年,出口额增加到了2300万美元。”高昕说。 目前,南昌国际陆港已开通9条国际直达班列和11条铁海联运集装箱外贸班列,覆盖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服务出口企业1200余家,实现亚欧主要货源地全覆盖。 日渐增多的班列鸣笛起航,一列列“钢铁驼队”从向塘镇出发,跨山越海——作为内陆城市的南昌,把“出海口”搬到了“家门口”。 物流畅则贸易通,贸易通则产业兴。依托铁路运输优势,当地正围绕南昌国际陆港布局物流业务,推动现代物流、先进制造、特色服务等产业集聚发展。 “下一步将扩大开行版图,丰富班列产品种类,构建立足南昌、辐射全省、面向全国、通达全球的综合物流大通道。”南昌县向塘开发区党工委书记、向塘镇党委书记万耀华说。 以南昌国际陆港为代表,近年来,江西各地切实做好“双向开放、惠通四方”的大文章,努力打造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以开放促改革,以改革服务开放: 在赣南,赣州探索赣州国际陆港、赣州综合保税区、中国(赣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四区融合”,赣州国际陆港班列开行总数及吞吐量位居全国内陆港口第一方阵,新时代内陆地区双向开放新高地建设正酣。 在赣北,去年年底,随着九江港口岸彭泽港区通过国家验收,国门正式在长江溯流入赣第一县彭泽打开,将这个沿江小县和全球货物贸易融为一体,为九江打造内陆开放高地提供强劲动力。 “全力打造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江西必须进一步深入实施大开放战略,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以改革服务开放。”江西师范大学苏区振兴研究院院长刘善庆说。 昔日废弃煤矿荒山 今日农民增收“致富园” 丰城市洛市镇有着丰富的煤炭资源,过去开采高峰时,全镇有大小煤矿100余个,在岗职工达7000多人,职工家属4万余人。2019年以来落实相关政策,煤矿林立的局面一去不复返。 “之前这一片都是荒山,因为煤矿开采的原因,植被被破坏,地表到处都是煤渣,一般的林木没什么经济效益不说,还难以存活。而且那时候一到下雨天,下游的河道基本都是淤塞的。”洛市镇下城村村民刘亚东回忆说。 思路一变天地宽。依托当地丰富的土地资源,在当地政府支持下,刘亚东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以及利用短视频平台直播的方式推广洛市马家柚种植,打造马家柚品牌。 经过这几年的发展,种植在荒地的马家柚已产生效益,当地的生态也逐步改善。据统计,下城村马家柚种植基地经过不断扩大,现占地约1000亩,2023年,最先种下的一批马家柚树已实现经济效益近50万元。 “我们正在努力由资源依赖型向绿色生态农业转型发展,以农促旅,开创洛市跨越式经济发展新格局,打造一个宜业宜游的新洛市。”洛市镇党委书记龚雯表示。 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在江西,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武宁县在7年前全国率先实施“林长制”,探索“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破坏森林资源案件减少32%,森林覆盖率超过76%,游客源源不断涌入武宁,让这里的村民们端上了生态“金饭碗”。 上饶望仙谷景区原先是一个污染严重的废弃矿区,近年来,当地推动生态资源向生态资产、生态资本转化,将废弃矿山打造成了国家4A级景区。 端起旅游碗,吃上生态饭,致富门路宽。江西“两山”理论实践成果日益彰显,生态环境质量“这边独好”。 “我们将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全面深化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协同推动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快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江西。”江西省发改委副主任刘兵说。 |